《弟子规》要求兄弟之间要互帮互助、和睦相处,兄弟间能够做到兄友弟恭,那父母就不用为兄弟二人的关系操心了。这样无疑就减少了父母的烦恼,这不仅是兄弟之悌,也是对父母的孝。作为兄姊,悌之道在于关爱弟妹;作为弟妹,悌之道在于尊敬兄姊。 古往今来,历史上...
《弟子规》之所以强调兄弟间要讲究孝悌之义,正是因为兄弟之间往往会有家族利益上的牵扯。父母是同一个,那孝顺的对象自然没有不同,但是落在自己身上的赡养义务却存在区别。有的兄弟间会因为计较这些细微区别而产生嫌隙,甚至最后闹分家等,这些都是自古就有的矛盾纠纷。 因此,《弟子规》提出,兄弟之...
《弟子规》对吃饭用餐、坐立行走都做了比较细致的要求,概括而言就是:长幼有序。作为一本训蒙文,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细节进行倡导其实很有必要,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,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一旦确立就再难更改,举止礼仪也是如此。 所以,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观念,规范...
《弟子规》十分注子对孩子礼仪的培养,小到如何询问,大到如何待客,都有所指导。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,千百年来的礼仪规范经过历朝历代的实践改进,变得越发成熟和规范。可以说,留下来的礼仪传统都是通过了重重历史考验的国粹精华。 所以,继承和发扬这些礼仪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。当然,学习礼...
是否尊敬长辈是一个人素质修养的体现。《弟子规》要求我们面对尊长的时候,态度要恭敬,姿态要谦虚,不能目无尊长,夸夸其谈地炫耀自己。它还要求我们对人要有礼貌,对同辈或者小辈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,但是对长辈要用尊称,不能直呼其名,因为那是极其没有修养的表现。 长辈们年纪比我们大,生活经验也...
《弟子规》描绘了路上遇到长辈之时,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应有的礼仪。首先,态度一定要谦卑,要主动迅速上前打招呼,对长辈作揖行礼;其次,要随时听候长辈的吩咐,如果长辈没有训示,那就尽量不要打扰地退下。 这一准则应用在当代生活中,那就应该是这样:在遇到长辈时,要主动上前问候打招呼,如果长辈有其...
《弟子规》要求晚辈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打招呼并让路。尤其在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,不能因为车马快捷而故意忽略路上的长辈。骑马的时候要下马问候,坐车的时候要下车招呼,问候完毕还要让长辈先行离开,并目送长辈走出百步远后自己再离开。 这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,比如送客时要将客人送到...
《弟子规》还规定了我们侍立在长辈身边时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。总体而言,就是要时刻以长辈为尊,随时听候长辈吩咐,尽力满足长辈的要求。 当然,现代社会在长辈面前的坐立规矩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,但敬重长辈的精神内核在礼仪规范上还是有所体现的。比如吃饭应该让长辈坐尊位,长辈开始动筷吃饭,小辈们...
《弟子规》要求我们在长辈面前说话要和颜悦色,声音不能高亢惊人,也不能低弱不可闻,而是要沉稳有力、恰到好处。声音过于高亢会给人留下浮躁、不可靠的印象,而声音过于低沉则会使人觉得自己怯懦、不自信,这两方面都会令人觉得这个人难当大任,所以都是不适宜的。 其实,关于在长辈面前的话语表达,我...
《弟子规》要求我们在面对长辈提问时,要进退有度,坚定沉着,不能没有分寸地乱窜,也不能没有定力地乱看。这是一种礼貌与自信的表现。在长辈面前惊慌失措显得不够稳重,眼神飘忽则显得为人轻浮。 所以,我们在跟他人说话交流时,一定要注重眼神的交流,用眼神示意我在聆听,这样才能有助于交...
《弟子规》提出,人不能只站在小家小国的立场上看待事物,而是应该站在更为广阔的大家大国的角度上考虑得失。有国才有家,国兴则家旺,只有国家太平,人们生活才能安定。正如一句俗语所说,宁做太平犬,不做乱离人,太平的年代人们才能安居乐业,战乱的年代必然充满了流血与牺牲。 因此,每个...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