弟子规

《弟子规》将诵读经典与习字、治学、修身融于一体,教导人们勤学诵读并落实在生活当中,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,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。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,是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。
有余力,则学文。
【原文】
 
有①余②力③,则④学⑤文⑥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有:表示存在、拥有。
②余:剩余、多余。
③力:作名词使用,指的是力量、精力。
④则:作连词使用,表顺承关系。
⑤学:指学习知识。
⑥文:文章,知识。
 
【白话翻译】
 
有空余的时间及精力,就去学习知识。
 
【解释】
 
“有余力,则学文”体现了《弟子规》对学习的重视。它强调只要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应该用来学习,这既对学习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,又对学习的方法提出了指导。
 
诸葛亮曾说:“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学习能够增长见闻、增进才干,学习可以启迪心智、教化人心,学习的功用性注定了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。
 
也正是因为如此,作为训蒙文的《弟子规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。既然知道重要,那该如何去更好地学习呢?《弟子规》随后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:有余力,则学文。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,就应该花在学习上,也就是说,要充分利用每一刻的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。
 
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古人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接触书本知识,有的或许只为认几个字,但大部分人还是抱持着“学而优则仕”的想法,试图通过科举入仕的道路成就一介书生的最高人生理想——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。对这样的人而言,学习是伴随其终生的事业。
 
所以,《弟子规》对如何学习做了一番指导:首先是要端正学习的态度,要以敬畏之心尊重知识,以渴求之心学习知识,以机变之心运用知识;其次要讲究学习的方法,要抓紧时间去学习,要耐心细致地学习,要孜孜不倦地学习。
 
学不可以已,《弟子规》在学习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加强学生学习极具指导意义。
 
【解读】
 
苦渴无日,当以三余

《弟子规》提出:有余力,则学文,意思是有空余的时间与精力就要去加强学习。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:那怎样才算有余力?对于这个问题,三国时期的魏国人董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。
 
据说,董遇是个性格内向、热爱学习的人。东汉献帝时期,关中大乱,为了维持生计,董遇跟自己的哥哥采集野生稻挑着小担贩卖。董遇往往都会随身带着书,一有空就拿出来习读,董遇的哥哥笑他,他也依然坚持着这个习惯。董遇对《老子》很有研究,还为《老子》作了相关训诂考证并注释;他研读《左氏传》也很有心得,还专门为那本书写了一本《朱墨别异》。
 
有人提出想跟着董遇读书,董遇不同意,他对那人说:“你去将书读上百遍,你自己就可以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了。”那人接着说:“虽是如此,但可叹的是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啊!”董遇说:“你只要充分利用‘三余’的时间来读就可以了。”“是哪‘三余’?”那人又问道。董遇答:“一年之余的冬天,一日之余的晚上,忙时之余的雨天。”意思是充分抓住非农忙时节的冬天、每一天的晚上以及不能出门的下雨天的时间来读书,这样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了,这其实也正是《弟子规》所说的“余力”。
 
这种“苦渴无日,当以三余”的学习精神跟如今现代化的时间管理观念不谋而合。现代化的时间管理观念强调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,这一观念体现在学习上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间隙来进行学习。如公交地铁上、午间休息时、下班回家后等,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就是极其富余的时间资源,将这些时间资源都用来学习,长期积累下来定会有所进益。当然,要持之以恒地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,它需要对学习有着不竭的动力和永不放弃的精神。
 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只有对学习始终保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在“三余”时间里不断学习。
 
西汉时期,有个人叫匡衡,他就是一个对学习有着极大兴趣的人。匡衡家中贫困,买不起灯油,所以每天到了晚上都没办法读书,对此他很是苦恼。
 
后来,他想到了一个办法,他用工具在自家墙壁上凿出了一个小洞,这样每到了晚上,隔壁邻居家的光就能透过墙上的洞照进他的房间,而他也能借着这微弱的光继续读书。勤奋好学的匡衡后来成为了有名的经学家,并当上了丞相。
 
论语》中说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意思是早上领悟了做人做事的道理,哪怕晚上死去都没有遗憾了。由此可见,学习永远不嫌迟,只要有不放弃学习的精神,总会在学习中有所收获。
 
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师旷,一生下来就没有眼睛,但是他的听觉非常灵敏,是当时有名的乐师。
 
有一次,晋国的国君晋平公问他:“我现在七十岁了,想要学习,只是恐怕已经太晚了。”师旷回答说:“为什么不点上油烛呢?”晋平公有点不高兴:“难道你这臣子是在戏弄寡人吗?”师旷说:“我这盲眼的臣子哪里敢戏弄君主您呢?我是听说‘年少的时期热爱学习,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;中年的时期热爱学习,就像正午高照的阳光一样;年老的时期热爱学习,就像举着油烛的光明一样’,行走在一片黑暗中怎么比得上有油烛的光明呢?”晋平公恍然大悟,直呼师旷说得对极了。
 
可见,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开始学习的好时机,只要有心向学,一旦“有余力”便加强学习,那学习知识就永远都来得及。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匿名游客 评论 有余力,则学文。:人之一生,活到老,学到老。外人有言,我思故我在。如果人之一生,没有学习,就进步很慢,如果在不会思考,那就和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。学习,学了之后要会,才能叫学习,看了之后要思考,怎么做,学到手里,能灵活运用的,才算有效学习,不然只是装模作样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