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勿忙,忙多错。勿畏难,勿轻略。

【原文】
 
事勿忙①,忙多②错③。勿畏④难⑤,勿轻⑥略⑦。
 
【注释】
 
①忙:原指急忙,后多用于表达赶快、事务繁忙等义,这里指忙于做事、匆忙。
②多:此处用作副词,表示大多数情况。
③错:这里指犯错、出错。
④畏:本义指敬畏,还有担心、避开等释义,此处指害怕。
⑤难:原指被捕获的鸟,后多用来表示做事费劲,这里指困难。
⑥轻:原指重量上的轻,后引申为轻巧、轻薄等义,此处指轻视。
⑦略:本义指侵占、侵略,又有省略、战略等义,这里表示疏忽。
 
【白话翻译】
 
办事不要匆匆忙忙,匆忙的情况下大多容易出错,也不要害怕,别有畏难情绪,更不要疏忽,精神上麻痹大意。
 
【解释】
 
弟子规》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事多事急就自乱阵脚,也不要因为困难重重就畏惧担忧,越是情况紧急越该平心静气,越是阻碍重重越该迎难而上。
 
当我们面对巨大压力与挑战时,要拿出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气魄和“每逢大事有静气”的胆识,去勇敢面对,而不是裹足不前。狭路相逢勇者胜,只有拿出最大的勇气,做出最大的努力,才可能取得成功。
 
【解读】
 
欲速则不达

论语》有句话叫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这句话的典故来自于孔子的弟子——子夏。子夏在莒父做地方邑长的时候,他问孔子:“如何为政?”孔子说:“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,百年大计,不要急功近利,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,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,要顾全到整体大局。”在成功学泛滥的年代里,急功近利几乎成为人的本能冲动,实际上,越是急于求成越容易一事无成。
 
史籍上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:一个急于求成的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在剑术上有很高造诣的大师,请求大师收他为徒,大师答应了。刚刚行完拜师礼,这个年轻人就着急地问:“师父,我需要多久才能学有所成呢?”师父看着他说:“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。”年轻人一听要十年之久,内心很焦急,便继续问:“如果我早晚都勤修苦练的话,需要多久呢?”师父看了他一眼,道:“那便需要30年的时间了。”年轻人难以置信,不死心地继续问道:“那要是我拼命地练需要多长时间?”师父已经不再看他,说:“70年。”
 
其实,我们很多时候就像那个年轻人一样,总是急于求成,却往往本末倒置。可见,当我们越迫切地想要实现某个目标时,就越容易陷入被动,而被那个目标牵着鼻子走。这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大忌。
 
有个人挑着一担橘子进城。天快黑了,他怕在关闭城门之前赶不到城里,心里十分着急。恰巧迎面走来一个行人,他便问那人能不能赶进城。那人瞧他慌张的样子,就告诉他,如果慢慢走还可能赶得上。挑橘子的人听了很生气,以为那人在开玩笑。他想:难道慢走可以进城,快走反倒进不了城吗?于是,他加快脚步前进。不料,一不小心摔了一跤,橘子撒了一地。他急忙一个一个地往担子里装橘子,好大一会儿才收拾完。这时,天已经黑了,这个人果真没能及时赶进城里。
 
从这两个故事中,我们不难发现,少年和小贩最终都没有成功的原因,是因为他们都一心只想着实现目标,缺乏平和的心态,以至于最终自乱阵脚,终究没能成功。可见,急于求成,心态浮躁,会把最简单、最熟悉的小事都办糟,更不用说深具挑战性的大事了。
 
所以,要成功就必须先磨炼自己的心性,要让自己能够沉得下心来,有步骤、有计划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 
明代有一位清官,叫徐文靖,他从小就能严格地要求自己,一言一行都很谨慎。他仿效古人,每闪现一个正确的念头、说一段正确的话、做一件好事,就在一个钵子里投一粒黄豆,相反,则在另一个钵子里投一粒黑豆。开始,黑的多黄的少;渐渐地,黑黄相当;再后来,黄多黑少。他这样坚持了一生,即使在做了大官以后也是如此。
 
可见,我们要在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学会理智与冷静,不要好大喜功,也不要急于求成,按部就班地打下基础,全力以赴地踏实努力,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